【大學生好樣】輔大企管鄞啟軒結合棒球魂與課輔心 讓原鄉服務更具體 (本文轉貼104報導)
撰文:政大新聞系陳詠頤
圖片提供:鄞啟軒
同樣有著對於棒球的熱情,串起跨世代的攜手合作的機緣。一位20歲出頭的大學生,和兩位60歲的老先生,三個不同世代的人,將他們燃燒的棒球魂,投注到台東鹿野國中小棒球隊。明年他們要預計要上創櫃公司,讓偏鄉球隊走得更穩健。輔大企管系四年級鄞啟軒從小就愛打棒球,曾經擔任系壘隊長,目前是志工服務團總顧問。在大學有多次營隊、課輔志工經驗的他,想為偏鄉教育盡份心力,一直想辦一個可以長久經營的課輔團。「想為台灣棒球做一點事。」啟軒說。
「有人、有資源,就做做看!」去年暑假,透過朋友牽線認識「台灣采蝶棒球產業育成協會」,合作舉辦第一次營隊之後,從此結下不解之緣。除了安排段考前的志工班表,啟軒更是隨著采蝶的兩位前輩到處走透透,有時更一天跑完台南、台北、台東,猶如候選人拜票行程,為采蝶未來規劃。
結合學校 深耕課輔
「他們都想學,只是沒有人可以問。」啟軒觀察,有時候一場賽程打下來,就耗掉整整一星期的時間。小球員的課程全數中斷,其中國文和社會科進度還可以再拉回來,但數學觀念前面紮不穩,後面越學問題越多。既使教練心有餘想教,但力不足。他的團隊和當地老師的課輔配合,學校輔導課上的內容、進度,啟軒和學校老師們互相搭配,並詳細記錄每名球員的學習狀況。「希望是進到學校體制,從中加入民間力量。」雙管齊下的成果,原本成績是後段班的小球員,繳出段考前1到8名,全都成功上壘的成績。
自給自足 穩定收入
養一支棒球隊,球員食宿、球具、出國比賽的經費,一年動輒要3、4百萬。一般是企業或集團贊助,透過金錢物資給予球隊支持的較多,但很少有民間團體長期資助,甚至是在球員們的生活上提供協助。抱著「想讓孩子開開心心打球」的願景,當原先以玉里國小為據點的球隊面臨解散危機時,采蝶便帶著小球員,輾轉搬遷到台東鹿野國小。
為了爭取經費,身為志工服務團總顧問的啟軒,除了課程規劃設計,也擔負向企業拉贊助、找其他單位合作的責任。寫企劃書、和公司單位簡報,甚至連承租鄉公所土地所寫的標案,都是他負責包辦。啟軒笑說,有些除了想盡辦法,把「把腦中的圖像,實現出來」之外,也大量將企管系課程所學,鮮活地應用在處裡這些業務當中。
現在從鄉公所標下來一甲大的地有網球場、球員宿舍,未來規劃開闢農夫市集,販賣球員家長自產的農特產,建立自給自足的獲利模式。啟軒預計明年上創櫃公司,有更穩定的收入。日後規劃讓協會和公司的業務分流,協會負責課輔,公司則專門搞定營收。而上創櫃公司所需要準備的資料,「也是現在靠自己慢慢在摸索啦。」
在地化 讓服務更具意義
「同學大概覺得我瘋了吧!」從去年為采蝶業務的奔走,往返台北、台東,還有四處拜訪公司的里程數,加起來可以繞好幾個台灣。啟軒當初抱著永續陪伴的想法,沒想到越投入,越有想做的事。現在正在推行的農夫市集,還有未來進行式的線上課程,都是和前輩、志工夥伴激盪出的點子。「當你開始真正去做,生命開始觸動生命,改變就開始發生了。」以他大學待過服務隊來看,啟軒覺得一次性的服務營隊活動「太重視立竿見影的成效,太少和當地結合。」在他眼裡,融入當地的色彩,帶動老師和家長的資源,能做得更多。「和當地結合,真正愛上那塊土地,心態是正面積極的,就夠了。」大學畢業之後,他會繼續在社會企業上努力。希望喚醒社會上更多人,正視運動選手的教育問題,讓沒有踏上職棒的選手,有多一些選擇。「用不一樣的方式,圓自己的棒球夢。」啟軒將小時候曾經做過的職棒選手夢,轉化成另一種方式,繼續為自己的所愛盡一份力。